刘庆杨 官方网站

澳门艺文杂志社社长刘阿平  /  2016-08-22

浅谈文化传播之传承与创新

.

编者按:无论是对于哪一种文化和艺术而言,其生命力都在于不断的繁衍和在繁衍中有效的创新。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更是艺术家坚守自我、鼎新革命的过程。2016年5月30日至6月18日,“传承与创新:2016中国文联澳门艺术人才访学交流团”在北京和澳门两地成功举办,对于这个主题,澳门和内地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都有自己非常独到的看法。因此我们设立了“传承与创新”这个专题,与大家共享不同的思维火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国际研修处)

.

129230792_14713313450121n-2.jpg

《艺文杂志》创刊发行仪式在澳门举行  图片来源(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

中华民族今天的成就是以几千年发展的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也是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养育起来的文化能力为基础的,而文化传承最核心的是价值观。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以儒家倡导的仁孝诚信、礼义廉耻、忠恕协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一套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支配和影响了中国政治、法律、经济制度建设和政策施行,支撑了中国社会的伦理关系,主导了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促进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也是中华民族其民族精神之价值内涵。

然而,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中心的观念,个人主义的宣扬,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对功利追求的泛滥造成了文化传承的困难。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社会价值迷失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不仅具有民族文化延续的意义,更具有满足当今社会价值重建所需要的意义。

作为投身文化传播队列中的一份子,我感觉到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应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的。文化是历史的主线、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院体细笔绘画研究学者刘庆杨老师曾说,当前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较之百十年前犹有过之。无论在文化定位、心理、历史和身份等各方面都有一种不安定感。作为一位中国传统画家,如何面对西潮屹立不摇地坚持自我的文化认知极为重要。刘老师认为传统不是包袱,而是优势。他选择从宋人院体细笔下手,扛起宋人的大旗,无论在心灵和历史上都是大气魄的体现。他潜心研究宋代院体细笔画之浸润如同春雨无声,它的影响是深入的,是一点点漫延开来的,并随着内心波涛的平静而显现出灵魂深处的镜像。他指出,中国的绘画还是要依照传统,只有进入传统,走出传统,才能成为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正如我院中青四期校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陈涌泉老师在以“戏剧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演讲中说到,传承与创新是文艺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但创新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必有所依,首推继承传统。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这种自信来源于源远流长中华历史文明,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源于举世瞩目的国家改革发展成就,也源于具有独特美学精神和审美价值、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艺术。艺术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戏剧为例,应该在坚守传统美学精神的根基上,融入现代思想品格,彰显当代人文立场。完全脱离传统,维新是举,戏剧就成为无源之水;完全脱离当下语境,照搬传统,描摹古人,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古韵古风”,戏剧就丧失了生机和活力。推动艺术的交流互鉴,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丰富精彩的精神生活。在交流互鉴中,不同文明、不同艺术之间可以互相竞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使每一种文明、每一种艺术都充满生命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正式提出将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和团队。当前,新媒体产业正蓬勃发展,较快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澳门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与国际其他大都市一样,同样要适应大趋势。新媒体产业以全新、互动、平民化的传播载体为运营平台,以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将使用者或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软实力传播的情感联动力,增进了文化传播及意识形态渗透的效率和效力。近年来,澳门传统媒体面对多种新兴媒体的冲击,转型路上面临诸多挑战。就纸质媒体而言,现时澳门大部分媒体信息最快在次日凌晨才能推出,传播的时效性受到限制。内地的各主流媒体,如腾讯、新浪、搜狐等,已通过网站直播等多种方式,提供全球最新的新闻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影片等为受众提供全面、实时的新闻信息,这些是值得我们传统媒体人学习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趋势,新媒体以快捷方便、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势,打破传统媒体垄断信息的格局。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思考重新定位,寻求创新转型之路,寻求与周边媒体的深入合作。

.

640与-webp.jpg

澳门艺文杂志创刊号

.

近年来,内地文创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中央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扶持、鼓励文创产业。一直以来,澳门文创产业的发展都受到特区政府和民间社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随着特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的成立和开始运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向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澳门文创产业的发展肩负着促进经济多元进程的宏大使命,影响澳门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进程,在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部分,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子类。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可以波及社会各个行业。媒体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又是整合泛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最佳平台。我们如果只是按照传统期刊报纸的套路去前行,其生存空间必定会进一步被压缩,面对新的媒介形式,传统期刊要保有一席之地的唯一出路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了解和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结合传统期刊的自身优势和专业特点,运用和发挥新媒体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借此推动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传统期刊与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做紧密结合是条不归路,这不是快捷方式,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期刊新媒体运营模式。

另外我个人认为创新更要重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锁定人才和留住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汤志义教授曾说,在日本,优秀的漆艺术家,会被选作为“人间国宝”。政府给予丰厚的待遇并收藏其创作的作品,以此来保护和鼓励传统漆器创作和起到推动作用。希望有关方面在新媒体发展方面给予更多关注,也期待能够有更多的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新媒体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中来。

文化承载着发展的脉络、历史的厚重,恰如澳门城市之根,如同大树之叶,传承与创新,愿历久弥新、永葆长青!

.

校友名片

.

1466215058IMG_8340副本.jpg

.

刘阿平,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澳门一期校友,澳门艺文杂志社社长。曾任《澳门焦点报》副总编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