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杨 官方网站

劉慶楊  /  2015-10-26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劉慶楊 《謝客帖》

IMG_2108.jpg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2015年12月25日,周五。

      計劃之中,應許文馨先生所請,赴萊蕪參加慶楊藝術館萊蕪館成立小展。

許文馨先生一再誠摯相邀,于是從原備參加個人學術外展的作品中精選了“姊妹篇"若幹,反複篩選之下,擇取一十六件套,共計一十九張精華作品,啓程入萊蕪以爲開館助力。

許文馨先生央我草擬一篇邀請帖,以便迎送各類相識之朋友。思前想後,幾易其稿,竟也生生湊出幾篇“官話十足”的“場面文章”。正待要交差時,有客來訪——朋友自美國歸來,前來茶敘。閑談間,聊起了收藏,朋友講起了安思遠(Robert·Hatfield· Ellsworth)先生幾樁轶事,其中道出一句安思遠先生常講的一句話“如果妳無意與一件藏品朝夕相對,就不要收藏它。”聞聽此語,深爲安思遠先生的收藏精神所觸動……

一夜無眠,種種心緒湧上心頭。于是,今晨起來,便將之前寫就的“場面文章”棄之紙筐,另作此文,索性道出心中的感受。

自從取法宋代院體細筆以來,日日研習傳統,每旦伏案,日仄乃罷。賴有衆多真心喜愛與支持的藏家朋友扶助,方穩紮穩打,研究與傳承得以同步發展。有的藏家代我盡心悉心關照家母,爲我提供安適的研究環境;有的藏家不遠千里,時時驅車探望,只爲與我探討對于作品的偶發感受;有的藏家更是積極幫助並參與了學術之上的課題探討與研究方向……

在他們的心中,已經把院體細筆作爲了我們共同的課題。他們與我一樣,願意耐下心來系統的梳理與整理優秀傳統文化的瑛華,爲還原和恢複盛世藝術原有的榮光盡自己的全力。他們與安思遠一樣,內心中有一份擔當與一份責任感。真心的向他們的辛勞與付出,道一聲發自肺腑的感激。

也正由于此,我亦開始思索本次展覽的目的。近一年多來,我一直在籌備個人的學術外展。因時間精力俱在外展之上,遲遲未能與諸位藏家進行交流。而今日外展的成就,不正是諸位藏家朋友支持與鼓勵的結果嗎?有許多成果,更是與諸位老藏家有著分不開的聯系。我願意也應該選取這部分研究成果與諸位藏家及朋友共享。本次展出的一十九幅作品,均系最新的院體細筆繪畫成果。尤其是方家大成先生所提出的雪竹系列課題研創,更是先于外展首次與大家見面。由是愈發感激我的諸位藏家與朋友,是妳們對作品的愛護與肯定,造就了院體細筆的精彩;是妳們對于傳統繪畫的堅守與熱愛,成就了院體細筆新時代的傳奇。本次展覽盡管形式簡化,規模很小。但卻是外展之前惟一一次相對集中展示近期院體細筆研究成果的盛會!我期許她的成功,也希望能夠以一己之力,力爭讓我們的展覽單純而無暇……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清雅》,只爲藏家而開!把最好的,送給最懂她的人。受安思遠先生啓發,特書“謝客帖”一篇,以爲記。

      12月25日,我等妳來。

劉慶楊

2015年10月19日晨起

Martin Yang 對此文有貢獻